栏首语
摘要:
建筑节能被认为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关键。建筑是主要的能源消费部门,2015年全球建筑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的30%(IEA,2017),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往往超过40%。我国建筑能耗比例约为20%。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大,我国建筑能耗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刚性增长趋势,建筑节能对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作用愈显突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等联合发布的《重塑能源:中国》(2016)报告指出:2050年重塑能源情景与参考情景相比,建筑部门减排潜力高达74%,是工业减排潜力的1.5倍,将为碳排放提前达峰贡献约50%的节能量。
能耗数据是建筑节能的工作基础。分析节能潜力、制定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节能任务,开展能耗强度和总量控制考核,都必须以能耗数据为依据。“十一五”以来,我国建筑节能在法律法规、激励政策、技术标准等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能耗数据量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国家能源统计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未将建筑能耗作为一类能源消费进行单独统计,由此导致建筑能耗的权威统计数据缺失。不同机构或学者对我国建筑能耗数据的测算数据差异巨大,全国建筑能耗比例测算数据分布在15%~50%区间内。在碳排放总量控制的战略背景下,基础数据缺乏对建筑节能工作的制约效应愈发明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成立了能耗统计专业委员会,拟整合行业力量,对我国建筑能耗数据进行专项研究,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建筑能耗相关数据,夯实建筑节能数据基础,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16年,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业委员会发布了首部研究成果——《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6)》。研究报告对统计年鉴中关于建筑面积、建筑能耗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统计年鉴获取建筑面积和建筑能耗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对2001—2014年全国及部分省市的建筑能耗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专栏集中刊发的系列文章是该研究报告的核心成果。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希望该研究能够为建筑能耗的核算与预测提供新的方法与新的思路。同时,希望通过此类研究,引起政府、社会及学术界对于建筑能耗数据体系建立的充分重视,使得能耗统计制度、能耗核算方法得到逐步完善,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乡绿色发展,探索和建立坚实的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