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业界动态>企业动态

格力的“圆梦”之旅:智能装备逆势增长打造工业集团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号:

  一笔2000.24亿的营收数据,将格力的2018年年报衬托得格外亮眼。

  格力电器昨晚发布年报披露,公司2018年营收2000.24亿元,同比增长33.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03亿元,同比增长16.97%;企业营收总额、净利润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出人意料的是,2018年格力在空调主业保持优势并继续拉大和竞品差距的同时,智能装备的增长势头可谓猛劲,同比增长46.19%,这样的表现不仅打破了同行所传递出的“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业务下滑”的定调,更是对格力近几年坚持自主创新、在装备领域埋头深耕的回报,夯实了企业工业基础。

  以先行者的姿态深耕智能装备

  格力电器进军智能装备已不是新闻,相反格力智能装备近几年的表现都十分“高调”。从专业化的空调企业向全球型的工业化集团转变,是现阶段格力电器的“小目标”。董明珠认为,“中国的装备市场需求巨大,但目前多被外资品牌占据,国产品牌要想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同时还要洞悉用户的需求,创造出受用户和市场认可的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也曾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行业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相对落后。我国机床产业规模虽然位居世界首位,但中低端数控机床产量大,80%的高端数控机床要进口。与国外产品相比,中国数控机床的差距主要是在机床的高速高效化和精密化上。

  为此,格力在2013年就宣布进军智能装备。2015年,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格力营收调整至1005亿,后瞄准市场集中发力,3年后,格力的营收额突破2000亿,呈倍数增长。不过,智能装备并不是格力的主要增长点,在格力的全年营收中,智能装备只有31亿,占比仅1.6%。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切从零开始的智能装备展示了格力电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相较于同行通过直接收购外资企业的方式,格力在智能装备领域的精耕细作十分考验耐心。

  2015年,董明珠提出格力要研发自己的数控机床,两年后格力首台五轴数控机床自主研发成功。2017年,格力智能装备实现1220.27%的“火箭式”增长,开始在规模上实现“裂变”。2018年,格力智能装备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技术爆发高峰。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中,格力完全自主掌握了机器人三大关键核心技术,其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自主研发跑出“格力速度”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优化制造业布局,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珠三角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大湾区发展制造业,必须一手抓市场,继续做大做强;一手抓高科技,占据市场制高点,提高知识技术含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格力智能装备的表现十分优秀。作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佐证,美的收购的库卡在2018年出现“负增长”,而格力智能装备实现了46.19%的大幅跃升,这也是一场特殊经济环境下外资并购和自主研发的正面PK。

  从体量上来讲,格力智能装备相较于美的库卡的规模仍是微不足道,但这两年格力智能装备展示出来的势头和成果不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重新审视中国创造。

  在“二次改革开放”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吹拂下,格力智能装备的发展崛起给企业和国家建设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年初,格力智能装备联合民生银行、中国联通等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了打造中国首个“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应用解决方案合作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中国智能制造新力量。

  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内容。格力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前瞻布局和精准卡位,为中国造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夯实中国工业基础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不断升级,智能装备将成为格力电器全球型工业集团的重要板块,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技属性,推动中国造向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