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业界动态>企业动态

美的MDV云眸多联机能耗监控平台:引领能效管理新纪元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点击数: 字号:

2025年中国制冷展期间,美的楼宇科技正式发布美的MDV云眸多联机能耗监控平台,该平台是一款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的能效管理系统,专注于提升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节能水平。其核心功能包括实时能耗监测(如用电量、设备状态)、智能诊断(AI算法检测脏堵、制冷剂泄漏等问题)以及场景化节能策略(如温度锁定、人感联动)。针对其应用效果,《暖通空调》杂志社荣幸采访了美的楼宇科技氟机研发中心主任罗彬和美的楼宇科技公司氟机产品销售总监江宇。

 

整合既有 前瞻布局

在“双碳”目标与建筑节能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在建筑节能需求日益迫切的当下,美的MDV云眸多联机能耗监控平台的推广面临着一道隐形的门槛:如何让用户意识到“看不见的电费黑洞”背后潜藏的节能空间。对此,美的采取以差异化策略撬动市场增长。当前,国内建筑节能需求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存量市场中的25万个老旧多联机项目亟待能效升级,改造方对投入产出比的敏感度极高;另一方面,新建建筑虽占据增量空间,但总包方与业主往往更关注初期建设成本,忽视后期运营能耗的长期价值。面对这一矛盾,美的通过技术布局与商业模式创新,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管理闭环,推动行业从“设备销售”向“能耗服务”转型。

针对旧改市场,平台的核心逻辑在于“用数据打破信任壁垒”。许多改造项目因资金压力陷入僵局,客户对节能收益的疑虑难以消除。美的的解决之道是加装智能网关采集历史运行数据,结合全国数千个项目的区域能耗模型,快速还原建筑能耗基线,量化改造潜力。例如,通过分析过去三年用电记录,平台可精准定位设备老化、运行低效等症结,生成“节能体检报告”,并推荐适配方案——从硬件替换、软件升级到合同能源管理,客户可根据资金状况灵活选择。这种“先诊断后治疗”的模式,将抽象节能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投资回报测算,显著提升了旧改决策效率。

而在新建领域,美的同样也基于真实数据,选择了前瞻性用“数智技术说话“的方案路径。大中型项目中的决策者,往往陷入“重设备采购、轻运营优化”的思维定式,对能耗数据的价值缺乏感知。面对如此局面,美的仍坚持每台多联机标配4G模块与高精度传感器,将自控系统的部署成本压缩至传统方案的30%,同时通过“一键温度锁定”“人感联动”等傻瓜式功能,让节能效果立竿见影。“新建建筑的能耗需要长期关注并且匹配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提前铺设基础设施,为未来埋下服务入口,助力长期的建筑节能改造。” 美的楼宇科技氟机研发中心主任罗彬解释道。这种“逆周期布局”看似增加初期成本,却为建筑投入运营后的优化服务奠定基础。当用户真正感知电费压力时,美的能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掌握能耗全貌,可联合行业伙伴协同配合,提供智能日程设定、温度优化等增值服务,形成“建设-运营”的全周期价值链条。

 

多维整合 协同延伸

而支撑上述战略的,是平台在多维数据整合与场景化应用上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是平台更深层的竞争力——将海量运行数据转化为精准的能源管理洞察。当大多数能耗监控系统还停留在数据采集阶段时,美的已建立起多面价值挖掘体系。相较于传统工具,MDV云眸多联机能耗监控平台不仅集成实时用电量、设备状态等基础数据,更通过酒店、餐饮等行业的深度合作,沉淀出温度锁定、人感联动等细分场景策略。例如,在餐饮场景中(海底捞门店项目),美的楼宇科技利用人感技术实现人员检测,联动空调进行控制,同时辅以热回收多联机加水力模块方案优化燃气费用,分别实现12%的电费节省和30%的燃气费用节省;在办公场景中(合肥新桥产业园),通过分析空间使用规律,执行智能日程与区域温度锁定,智能关闭非工作时段设备,全年运行能耗可降低21.3%,可节约11万度电。这些经过验证的标准化方案,既降低了用户学习成本,也赋予经销商更专业的服务能力。

面向未来,美的正将平台功能向能源生态协同延伸。通过接入虚拟电厂,多联机系统可响应电网调度指令,在用电高峰时段动态调节运行功率,既缓解电网压力,又能利用峰谷电价差为客户创造收益。

 

重塑认知 行业跃迁

在建筑节能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驱动的进程中,美的MDV云平台的实践揭示了行业变革的本质逻辑——技术创新仅是起点,重塑用户认知与重构商业模式才是破局关键。面对旧改市场,平台通过精准的能耗基线还原与收益可视化测算,打破“节能改造投入产出不透明”的信任困局;在新建领域,以前瞻性硬件预埋构建服务入口,将设备销售转化为全周期能效服务的起点。当行业仍陷于COP值的内卷式竞争时,美的已通过数据赋能开辟新战场:将多联机从制冷设备升级为持续创造价值的数字节点,让节能效益在建筑运营的每度电费单中显性化。这种“硬件即服务”的转型,不仅推动节能价值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更催化了市场逻辑的质变——从“政策补贴驱动”转向“经济收益驱动”。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平台对行业痛点的深刻解构。早期推广中,用户对“数据价值无感”的认知鸿沟曾形成巨大阻力,而美的通过“便捷清晰的节能功能+立竿见影的降费效果”,将抽象的能耗数据转化为可感知的运营成本优化。当某工业园单月电费骤降18%时,决策者眼中的千瓦时数字突然拥有了温度;当零售门店能耗占比从财报附注变成可优化的KPI时,节能便不再是环保口号,而是切实的利润增长点。这种从“政策合规”到“商业刚需”的认知跃迁,本质是物联网技术与垂直场景深度融合的结果——平台通过25万个项目的场景数据沉淀,将通用节能方案细分为餐饮、酒店、办公等领域的专属策略,让每个行业都能找到量身定制的价值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