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业界动态>企业动态

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水机"灯塔工厂" 见证美的楼宇科技重塑产业新标杆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点击数: 字号:

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工业4.0迈进的浪潮中,一座位于中国西部的工厂正以颠覆性的创新实践,重新定义“智能制造”的边界。美的楼宇科技重庆水机工厂,这座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的水机“灯塔工厂”,不仅凭借其从研发到服务的全链路智能化跃升成为行业标杆,更以“零碳智造”的实践为全球制造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其背后,是二十年技术突围的厚积薄发,也是中国制造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的生动缩影。

图: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水机"灯塔工厂"发布现场

破局二十年:从技术追随到全球标准重构

2005年,当美的在重庆建立水机生产基地投产时,国内大型中央空调市场仍被外资品牌垄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磁悬浮压缩机、高速电机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足30%。而二十年后的今天,这座工厂以470余项发明专利、磁悬浮离心机组100%自主化率,以及年销2200台的成绩,彻底改写了行业格局。这一跃迁背后,是美的楼宇科技对技术自主性的执着——仅磁悬浮技术研发便攻克了35项“卡脖子”难题,将能效比提升至超越国际同行15%的水平,其技术标准更被纳入国际制冷学会(IIR)规范,标志着中国从“技术追随者”向“标准制定者”的蜕变。

技术突破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工厂自研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从23万份历史设计图纸中提取参数,结合AI算法实现换热器与管路的智能设计,使设计周期缩短45%。这种“数据驱动的创新”模式,让传统制造业的“经验壁垒”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彻底颠覆了“人工经验主导”的研发逻辑。

AI破题:破解制造业"规模-效率-质量"三角困局

在定制化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产业背景下,美的楼宇科技通过构建贯穿研发、生产、检测的全域AI系统,攻克了大规模个性定制的核心难题。其创新实践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模块:在研发设计环节,依托十余万级零部件知识图谱与智能优化算法,构建起动态响应的数字化决策中枢,将传统选型流程升级为实时仿真推演系统;在精密制造领域,基于工业视觉与工艺参数耦合的智能防错体系,通过三维可视化操作引导与过程质量闭环控制,实现关键工序的容错率革命性突破;在工艺优化层面,借助深度学习构建的千级规则库持续迭代生产参数,形成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动态工艺模型。经实践验证,该体系显著提升了个性化订单的全流程响应效率,使质量波动幅度收窄至传统模式的五分之一,生产周期压缩近四分之三。

这种"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的双螺旋架构,为离散型制造业突破"多品种-高精度-短周期"的三角困局提供了创新路径。美的楼宇科技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水冷分厂厂长苏灵表示:“AI不是替代人力,而是让人机协同更精准。”这种柔性制造模式,成功支撑了小批量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动态平衡,将传统制造业的“刚性链条”转化为“弹性网络”。

售后服务端的智能化同样令人瞩目。智能诊断平台通过物联网(IoT)数据预测故障,“i管家”APP将能效管理权交给客户,实时推送运维建议,推动服务从“成本中心”转向“价值中心”。正如中国节能协会监事长房庆所言:“这座工厂重新定义了制造业的价值链——未来的竞争是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

绿智共生:零碳工厂引领低碳生态重构

“灯塔工厂”的含金量,已从单一智造能力升级为“智能+绿色”双维标杆。美的重庆工厂通过高频感应焊替代火焰钎焊、分布式光伏系统应用,年节电超620万度,绿电占比达55%,碳抵消5323吨,成为美的首个零碳认证工厂。其发布的6600RT水冷冷水机组试验装置,将大型设备能效测试能力推向全球顶尖水平,助力客户实现全生命周期碳减排。这一装置可模拟真实运行环境,对整机性能、可靠性进行全方位检测,为超大规模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图:行业首个6600RT水冷冷水机组实验装置认证

绿色基因更延伸至产业生态。美的通过构建"核心工厂+生态伙伴"的协同创新机制,将零碳实践转化为可移植的产业解决方案。其以技术共享为纽带,联动区域供应链企业搭建智能制造能力中心,通过工艺优化包、设备节能方案等标准化工具输出,推动制造集群整体能效提升。这种"标杆引领-技术扩散-生态共建"的演进路径,正在重塑区域制造业的绿色发展逻辑,形成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减排的良性循环。重庆市南岸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喻显镔评价:“这座工厂是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其经验正在转化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这种“自我革新+外部赋能”的模式,使美的从“碳排放者”转型为“低碳方案输出者”,重新定义了制造业的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