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业界动态>行业动态

对话马骏:与君实生物的相遇是人生的再次出发

文章来源:生物制药小编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9日 点击数: 字号:

 

  每个努力过的脚印都是相连的,人生就是由这样一步一步构成。当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脉搏上,会是怎样的一种体会?
 
  与马骏先生的对话让我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纵观马总的经历,每次总能准确的出现在行业的浪尖。
 
  这样一位拥有38年职业履历的大牛与国内创新药企君实生物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01与医药行业结缘
 
  1985年,马骏先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分校暖通空调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选择加入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正是最初的这个起跑线,让他自此与医药行业结缘。
 
  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制药企业开始迈出国门学习先进技术,1988年国内第一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开始推行实施,当时正好赶上华北制药青霉素生产线的技改扩建,年产青霉素4.77亿剂,华药考虑引进德国BOSCH公司的粉针生产线。
 
  上海医药设计院承担了这一项目,马骏先生负责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霉素单体分装车间的暖通空调和洁净室系统的设计工作。当时国内医药净化施工单位专业能力普遍不高,为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他在现场施工阶段主动承担了培训施工单位洁净技术能力的工作,同时花了大量时间在现场和施工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现在看来很多技术难点的攻克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为洁净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工程完成后,华北制药当年创下了增产青霉素粉针1亿支的记录,两年便收回了全部投资,在业界引起了轰动,同时该项目也获得了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
 
  他回忆道,“这段经历对我未来人生的走向意义重大,它让我看到了设计在工程中的龙头作用,也看到了在设计蓝图转化成能满足功能的设施的过程中,现场施工的重要性。更看到了先进生产线和自动化生产所创造的巨大价值。”
 
  这些也为马骏先生后来选择从设计走向工程管理做了铺垫。
 
  20世纪末,外资纷纷投资国内市场,开始着手建设国内大型生产、研发基地,如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罗氏、武田、辉瑞、GSK、艾伯维等公司的在华工厂乃至研发中心都是那个时期建成的。
 
  在这一时代红利期,马骏先生于1996年加入全球最著名的建筑与工程公司美国Bechtel上海办事处,获得更多制药项目工程管理的机会。
 
  平台所带来的虹吸效应是巨大的,仅仅4年的时间里,马骏先生就接连参加了勃林格殷格翰张江一期工程、ICI上海松江项目、强生中国扩建等重大外资项目。从结果来看,他的这一选择是成功的,可以说如今跨国药企在华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当年马骏这一群人的助力。
 
  为了寻求更大的挑战,并完成职业转型。2001年,马骏先生选择离开Bechtel加入香港奥星集团。可以说,奥星医药工程管理和奥星工程业务是当年马骏先生从0到1建设起来的,且很快就在业内取得了领导地位。
 
  回头来看,这段时间马骏先生在医药工程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完成了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底层搭建”。
 
  但他没有就此停下学习的步伐,他说“作为从技术转型到管理岗位的人,这种转型在知识层面的跨度很大,凭借直觉做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能工作,但要做好还是感到力不从心,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就成为必需”。2007年,在参加了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教授组织的一次招生沙龙后,“取势、明道、优术”、“站在月球看地球”、“企业的竞争是链条对链条的竞争”,成为他选择进入长江商学院EMBA学习的动因。
 
  “EMBA的学习,除了从国际知名的教授课程中系统地学习了管理相关的知识,也结交了一批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睿智同学,对我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帮助很大”。
 
  2020年,在加入君实生物的第二年,马骏先生又选择交大安泰/新加坡管理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和数字化供应链。“我感到这个博士课程学晚了,应该在更年轻的时候去学。博士阶段并不只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方法去研究问题,并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或者丰富和补充现有的理论体系。可以看出,这样的训练对于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思维方式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对实际工作也非常有帮助”。
 
 
02与君实生物的相遇
 
  为何马骏先生会在2019年这个节点加入君实?
 
  2012年底,在上海张江的一间150平米的实验室,君实生物正式成立。
 
  这一时期,马骏先生正处于职业生涯中第二个重要的“10年”,于2009年通过推动奥星和中电四公司的合作合资加入了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马骏先生表示,“我很早就注意到君实这家企业,可以说是作为君实发展的见证者,也可说被这家药企的使命所打动,打造世界一流、用值得信赖的生物源创药普惠患者。”
 
  10年在中电四作为医药行业的负责人,带领团队经过不到3年的努力,快速成为医药工程领域的领跑者,在行业内快速崛起。“把每一件事情智慧地做好,我们需要Work hard,更需要Work Smart,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在聊到如何做事这个话题的时候,他如是说。
 
  在说到带团队这个话题时,他说“放手让年轻人去工作,我作为一个指导者,去帮助他们,有时也会是一个角色,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而他们是导演”,有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加上团队成员自己的努力,他带领过的团队出现了一批业内精英,到现在还是行业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早在2005年,马骏就开始注重自动化、数字化的研究。在其后生涯中,马骏先生具体参与了一些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他博士学习的研究方向聚焦在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特别是创新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将数字化供应链落地到创新药企,成为马骏职业发展目标的下一个方向。
 
  马骏先生表示,“选择加入君实生物这样一家头部企业,是希望能够在以君实生物为代表的创新药企里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力构成,亲身参与药企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我也相信以前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能对君实生物有所帮助。”
 
  时间回到2010版GMP发布,此后GMP成为一众创新药企的“顶层设计”。马骏先生强调以GEP理念作为制药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到了充分验证:GEP成为了GMP设施建设和验证与确认工作的保障,“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是GEP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一个项目考虑到一定不是设计或者建设本身,而应该是规划管理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谈到GEP时,他这样说。
 
  基于丰富的行业背景与经验,马骏先生以撰写人的身份参与2010版中国GMP实施指南、《洁净室施工验收规范》(GB5059-2010)等编制工作,在医药洁净室领域完成了《医药厂房B级区换气次数的研究》。
 
  这些指南后来成为医药工程领域建设的行业标准,马骏先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光回到君实生物。
 
  2019年,迎来了君实生物关键的一年,也是君实生物首个创新药PD-1免疫抑制剂商业化落地的第一年。
 
  此时的君实生物完成了公司的1.0阶段,正处于新一轮周期,朝着BioPharma转型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创新能力、产能建设还是供应链体系都亟待提高。
 
  更重要的是,马骏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在医药行业建设智能工厂的概念--系统顶层规划先行,数据为基础--这一超前的智能化理念以及衍生出来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成为创新药企寻求竞争力突破所在。谈到数字化转型,他说“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管理问题,解决的是企业发展模式、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的问题,是在数字化技术发展基础上的管理创新,是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这样的创新产生的效益将是几何数量级的,是构筑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此前,药企的供应链是传统的点到点、端到端,是以企业为中心的线性链式结构,上下游采用串联方式连接。企业通过分销商、零售商等多层级才能获得用户需求信息,信息的隔阂和滞后让公司无法快速掌握用户需求变化。
 
  马骏先生所提到的数字化供应链正是创新药企们所寻求的转型,以数字化为基础,打通从研发端到商业生产整个链条,从需求出发,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快速的工艺转化,进而进行商业化生产、产品上市,达到成本管控、快速交付的目的。
 
  为公司搭建未来数字化供应链体系,这可能也是君实生物选择马骏先生的原因。
 
 
03职业经理人的再次出发
 
  1985年,马骏先生加入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此后,三十八年间从技术到工程再到企业管理。每一步他都走在行业前列,从本科毕业到硕士、博士,他从来没有停歇学习的脚步,从暖通空调洁净技术专家,到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他想的是怎么为行业发展做贡献。
 
  2019年12月,知天命之年的马骏加入君实生物,成为生物药企的职业经理人。
 
  中年的叛逆来势汹涌,如同一张无形的手,推着我去挖掘自己更多的侧面。”
 
——《中年的叛逆》
 
  佰傲谷对于其经历及心路满怀兴趣。
 
  记者:无论工程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您都做得都非常成功。针对企业管理与经营,您有什么看法?
 
  马骏: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管理与经营的重心不同,但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经营是核心,管理不能领先于经营。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从0到1),对于Biotech而言都应该是重产品重研发,融资路演的重心在核心研发人员过往的业绩,在产品的创新度和商业化前景,这个阶段对搭建健全的体系与流程化并不是那么迫切,这个阶段里,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吃的是核心创始人团队打造出来的“战略红利”或“领导力红利”。
 
  当企业发展进入成长和成熟期(从1到n),这个时候,企业经过初创期的发展开始走入快速复制的阶段,这一时期企业开始比拼的是多维竞争力,同时需要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但一定要清楚,企业管理服务于经营,而不是经营服从于管理,这是提升管理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说,管理体系应该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加持而不是相反。
 
  记者:如今作为创新药企高管,您有什么要对中国创新药企职业经理人分享?
 
  马骏:对于创新药企而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变成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注重研发投入和加快构建商业化核心能力的同时,以数字化驱动为基础的数字化供应链转型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以数字化推动公司的业务运营模式的转型,使得公司运营效率得到跨越性的提升。未来,生物药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是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设。
 
  无论作为工程专家,还是作为职业经理人,马骏先生无疑都是成功的。而即便如此,记者看到的马骏先生,依然非常地低调和谦和,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对周围环境保持着好奇心。
 
  他的身上,仍然带着创业者的勇敢与睿智。就如同马骏先生自己评价的,“我始终在路上”